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东师大卓越学院讲坛来了!请收本月轮值安排


为早日建成引领育人创新的、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探索“卓越学术”“卓越育人”“通识课程”三大纲要率先落地,华东师范大学汇聚全球优质资源,构筑卓越人才培养改革试验特区——卓越学院。

特区是探索性的虚实结合的虚体运行平台,以“聚焦、交叉、颠覆、进步”为策略,以拔尖计划2.0基地、强基计划为核心,机制上强调开放流动、共享竞争,以卓越学术融合卓越育人,探索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卓越育人新范式,培养“未来领军型的卓越英才”

卓越学院畅通跨院系、跨平台、跨学校、跨行业的全球优秀师资和学术资源共享,设立卓越讲坛,由10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轮流主办,常态化举行名师讲坛、研讨沙龙、学术交流、读书会和工作坊等活动。

华东师大“耀翔班”心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本月轮值。活动适合各专业同学观摩。




系列活动一

主题:基于虚拟场景的人类行为评估实验平台

报告人:蒯曙光 教授

时间:6月15日(星期三)下午2点

报告人简介:蒯曙光,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视觉空间认知和虚拟现实实验室负责人,紫江优秀青年学者。蒯曙光博士主要使用数学和工程建模的方法研究人类认知交互行为。曾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Human Behavior, Current Biology, Plos Biology,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等国际知名心理学与神经科学杂志发表多篇论文。蒯曙光博士先后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在内的多个国家项目。


报告摘要:作为社会性动物,与他人的社会交互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人类学家Edward Hall提出的空间关系理论界定了人周围不同的社会空间。但是长久以来对人类社会空间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概念化的描述,缺乏定量化的实验与相应的数学模型。本报告介绍如何使用虚拟现实的技术平台,精确地测量出人类社会空间的形状和大小,建立社会场景因素和人类社会空间之间的量化关系,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描述人类社会空间。


观看方式一:腾讯会议 695-203-531

观看方式二:直播网页链接https://lexiangla.com/open-live/lives/e4bae874e6ce11ecb21f7a3c8631a658?company_from=abf7054ca02811ebb5b232fb5fc09e82

观看方式三:直播小程序

系列活动二

主题:学生学术报告与经验交流

时间:6月17日(星期五)下午2点


报告人1:苌琦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心理学拔尖基地本科生

报告主题: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计算模型对人机交互算法的优化

报告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家庭服务型机器人逐渐普及,构成了群众生活的一部分,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交互模式:人机交互。当个体同他人进行社会交互时,社会因素会影响交互的质量和体验;那么个体在与机器人进行社会交互时,是否也会有同样的情况呢?本研究拟利用3D扫描技术,聚焦于社会交互过程中的人际距离,通过行为学实验定量化测量社会因素对人类社会交互行为的影响并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将数学模型应用到机器人,测量人机交互体验,为提升家庭服务型机器人的拟人化做出贡献。



报告人2:杨茵贝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报告主题:强强联手或王不见王?社会比较对自恋者浪漫偏好的影响

报告摘要:本研究从Campbell(1999)关于自恋者浪漫偏好的“自我导向模型”出发,基于对该模型边界条件的思考,创造性地引入“社会比较”概念,提出“社会比较是否会影响自恋者的浪漫偏好?尤其是对完美型对象的浪漫吸引评价?”这一研究问题。本研究假设:(1)社会比较显著影响自恋者的浪漫偏好模式。自恋者仅在低社会比较水平下表现出完美型偏好,高社会比较水平下其完美型偏好不复存在;(2)社会比较显著降低自恋者对完美型对象的浪漫吸引评价,自我概念威胁在此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通过两项系列实验对上述假设进行验证,采用“职场浪漫关系偏好”情境及“成就能力测验”虚拟比较场景探讨“社会比较”因素对自恋者浪漫偏好存在的影响。



报告人3:邓逸雯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本科生

报告主题:对他人疼痛的预期影响共情行为指标和神经活动

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从行为和神经层面,探究个体对他人疼痛水平的预期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个体的疼痛共情程度。前人研究揭示了预期(prediction)对多种情绪的影响;但并未关注预期是否影响疼痛共情(empathy for pain)这一社会性情绪。在行为实验中,我采用自我报告方法测量共情行为指标,实验结果发现,个体预期他人疼痛水平越高、对他人的共情程度越低,而且预期对情绪共情成分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对认知共情成分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地,我探究了预期对共情相关神经活动的影响,采用疼痛面孔判断任务并同步记录全脑EEG信号,实验结果在P2、N2、P3等共情相关神经活动上发现了预期的显著影响。此外,我也对其他课题进行了研究,包括社会等级对共情神经活动时间动态性的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等级对于劣势和优势不公平厌恶的分离性作用。



报告人4:潘可淇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拔尖基地本科生

报告主题:凝视我错误的选择:错误反馈条件下社会互动也能够改变人际信任

报告摘要:信任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基础,维系着社会的稳定。最近,有研究使用不确定的决策环境来研究注视方向和情绪状态如何改变人际信任(Duan et al., 2020)。本研究在前人实验基础上,通过操控不同形式的反馈方式去调节被试对互动者的信任更新情况。本研究将反馈效价和情绪效价进行分离,通过间接的英文错误反馈条件降低错误反馈对被试的自我威胁(ego threat)与负面情绪,在错误反馈条件下也发现了人际信任更新效应,拓展了前人研究的结论,加深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社会互动对信任影响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观看方式一:腾讯会议 818-673-204

观看方式二:直播网页链接 https://lexiangla.com/open-live/lives/24d42ba2e6d711eca2e19e9f890df555?company_from=abf7054ca02811ebb5b232fb5fc09e82

观看方式三:直播小程序

系列活动三

主题:当心理学重新遇上人工智能

报告人:张洳源 副研究员

时间:6月23日(星期四)下午2点

报告人简介:张洳源博士,目前任上海交通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和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双聘副研究员。张洳源于201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6年博士毕业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系。随后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的核磁共振研究中心和美国国立精神健康研究院开展功能核磁共振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利用心理物理学,功能性核磁共振,计算建模等方法研究人的知觉,记忆和决策等认知功能。张洳源博士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r, Nature Methods, PNA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eLife等期刊,目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浦江人才等项目的资助。


报告摘要:在过去十多年中,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在许多领域,比如图片处理、语音识别,许多最新的人工智能系统已经追上甚至超过了人脑智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也深刻的影响了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取向。在本次报告中,我将简单梳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以及和心理学的关系,并且介绍当前蓬勃兴起的人工智能、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认知计算神经科学,以及其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认知加工的计算机制以及异常人群(如精神疾病患者)认知加工异常。我还将以自身的成长和研究经历对将来想从事相关交叉学科研究的心理学学生提出一些建议。


观看方式一:腾讯会议 382-838-300

观看方式二:直播网页链接

https://lexiangla.com/open-live/lives/7d01c086e6d811ec9576fadd87ddd737?company_from=abf7054ca02811ebb5b232fb5fc09e82

观看方式三:直播小程序

系列活动四

主题:创造性思维研究中的有趣发现

报告人:郝宁  教授

时间:6月25号(星期六)下午1点半

报告人简介:郝宁,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上海市曙光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优秀青年学者。中国心理学会学习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Journal of Creativity》杂志副主编,《应用心理学》杂志编委。长期从事创造力相关研究,主要利用行为实验方法及EEG、fMRI、tACS、fNIRS等技术手段,探讨个体和团体创造活动的动态过程、影响因素,及背后的认知和神经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Cerebral Cortex, NeuroImage, 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Neuropsychologia,《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等高水平国内外学术期刊。


报告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认知过程。本讲座关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测评方法、影响因素及背后的神经机制等主题,介绍一些有趣的研究发现。


观看方式一:腾讯会议 494-641-412

观看方式二:直播网页链接 https://lexiangla.com/open-live/lives/004726d4e6d911ec886856b83dce298b?company_from=abf7054ca02811ebb5b232fb5fc09e82

观看方式三:直播小程序

系列活动五

主题:破解脊椎动物大脑神经联接之谜

报告人:杜久林  研究员

时间:6月25日(星期六)下午3点

报告人简介: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原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主任;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创建多项国际领先的斑马鱼在体研究技术,建立“既见森林(全脑)、又见树木(神经元)、甚或树叶(突触)”的脊椎动物大脑结构与功能在体研究体系,研究动物产生适应性行为的神经机制,提出“Bi-Pathway Brain Function”假说;并侧重于全脑神经联接图谱的研究,揭示大脑结构设计和功能运作的基本原理,开展基于生物脑的全脑结构与功能模拟研究。万人计划、杰青、中科院百人、上海市领军人才等获得者,获中国神经科学学会首届CST杰出神经科学家奖、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报告摘要:大脑是上亿年演化的结晶,多脑区、多种类型神经元间的突触联接形成复杂而有序的神经环路,心智的奥秘就蕴藏在这精巧的组织结构中。斑马鱼具有脊椎动物保守的神经系统结构,其大脑相对小而简单,可以从全脑尺度上解读大脑工作的基本原理。本报告将讲述本研究团队在细胞和突触分辨率下对斑马鱼全脑神经联接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及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观看方式一:腾讯会议 720-751-782

观看方式二:直播网页链接 https://lexiangla.com/open-live/lives/50a83bbae6eb11ecb2c85a94394685bc?company_from=abf7054ca02811ebb5b232fb5fc09e82

观看方式三:直播小程序


轮值基地和排期


“元化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2月

“历史 +”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月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月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月

“耀翔班”心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月

地理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月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9月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0 月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1 月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2 月



来源 | 教务处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往期推荐



经历三月三季,华东师大开启复工复研“加速跑”!

@ECNUer,复工复研办公区域消杀请记牢

新突破!华东师大新增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汇聚30多国600余位学者,华东师大主办这场国际大会月底召开!

国际档案日!华东师大档案中的红色大夏

来路亦是归途!华东师大毕业生去基层做选调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